2015年吉林会计从业资格将采用新大纲,这对于考生来说,复习也要改变一下策略,多做一些新教材的题型,这样能更好的对新的考点有一定的巩固,其实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并不难,所以考生只要认真复习,就可以通过,唯学网小编整理了吉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预测题及答案,供考生参考。
1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 )。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故选B。
2 A企业在年初用银行存款支付本年租金120000元,于1月末仅将其中的10000元计入本月费用,这符合( )。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谨慎性原则
D.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付出,均应确认为当期的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故选B。
3 下列各项中,在“在途物资”账户的贷方核算的是( )。
A.已验收入库物资应结转的实际采购成本
B.登记购入材料的买价
C.登记购入材料的采购费用
D.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该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商品等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采购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商品等物资应结转的实际采购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在途材料、商品等物资的采购成本。
4 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是( )。
A.会计凭证
B.总分类账
C.财务报表
D.明细分类账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因此,C选项正确。
5 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盘盈应该记入( )科目。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收入
C.销售费用
D.其他业务收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调整后的企业银行存款余额=100+2-1.5=100.5(万元)。
6 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1)支付本年度负担的保险费2400元;(2)支付已预提的去年第四季度借款利息3000元;(3)支付本月办公开支800元。则本月费用为( )元。
A.1000
B.800
C.3200
D.3000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支付本年度负担的保险费2400元中只有200元应由本月负担,支付已预提的去年第四季度借款利息3000元与本月无关,支付本月办公开支800元应该作为本月的费用。因此,A选项正确。
7 下列关于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总分类账应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和实物计量单位进行登记
B.三栏式明细账的基本结构为“借方”、“贷方”、“余额”三栏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基本结构为“收入”、“发出”和“结存”三栏
D.记账凭证记载单项经济业务的,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总分类账只采用货币计量单位进行登记,故A选项说法错误。三栏式明细账的基本结构为“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适用于只需要进行金额核算的明细账,故B选项说法正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其基本结构为“收入”、“发出”和“结存”三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明细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明细核算的各种实物存货账户,故C选项说法正确。记账凭证记载单项经济业务的,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故D选项说法正确。
8 下列选项中不是弥补亏损的主要渠道的是( )。
A.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B.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C.用盈余公积弥补
D.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弥补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弥补亏损的途径。企业发生的亏损在所得税后利润仍不足弥补的,可以用所提取的盈余公积加以弥补。但是,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或由类似的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故选D。
9 企业可采用直接计入方式计入相应材料的采购成本的内容是( )。
A.材料的买价和运杂费
B.材料的买价和能够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采购费用
C.材料的买价和不能够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采购费用
D.材料的买价和材料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材料的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不能直接分清收益对象的采购费用应当在期末按照所购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10 以下经济业务,既属于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又属于资本增加的是( )。
A.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B.接受投资者投入原材料
C.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D.购买原材料,款项尚未支付
参考答案:B
以上就是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考生如若获知其他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所有相关信息,请密切关注唯学网,唯学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为考生发布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道。